top of page
作家相片Gavin Ho

共振20年F.P. JOURNE Chronometre a Resonance展新貌

為了精準報時,各品牌出盡法寶如陀飛輪、恆定動力、芝麻鏈、高擺頻、矽製零件⋯⋯等等,總之各施各法,各有特色。不過無論怎樣,幾乎大部份技術都不算獨家,總有其他品牌在做著相同或相似的技術。不過,講到採用自然共振原理的,只有F.P. Journe這一家,早在2000年便以此技術製作出Chronometre a Resonance。今年是此表面世20周年,品牌賦予腕表一個全新面貌,表盤布局更平衡,操作也更方便容易。

自然共振現象,最早由十七世紀荷蘭科學家Christian Huygan所發現,其後在十八世紀被兩位製表大師Antide Janvier和Abraham-Louis Breguet(原來又關寶璣大師事)將之應用在多款共振時計中。不過來到廿一世紀,就只有F.P. Journe這位大師還有研製這種聲學共振式腕表,且在2000年推出首款作品Chronometre a Resonance,並在其後20年先後推出過6個不同版本,而今次推出的,則可算是第7個版本,由於被賦予了全新設計,機械上也作出了改變,所以可視之為一個全新改良版,個人則直接當它是第二代Chronometre a Resonance來看待。

全新Chronometre a Resonance最明顯的改變,是12點位的表冠移至2點位,使調校左右兩個表盤的時間時會更就手。至於12點位的動力儲備顯示,指針的軸心不再設於11點而是正中間12點,從原本垂直的移動方式,變成左右水平顯示。雖然表冠不在表殼的中軸上,但腕表的整體視覺明顯比舊款更平衡好看。另外就是左右兩個偏心時分盤增加了數字分鐘外圈,所以兩個小盤也因而在中間連在一起,在意識形態上,也更能表達兩個表盤既獨立又互相帶有關連的意思。而表盤正中央的位置改為開放式設計,就是要告訴大家新表已經由舊款的雙發條鼓改為單一發條鼓,利用差速器來將動力平均分配予左右兩邊的走時系統,比舊款分開兩個發條鼓各自輸出動力的設計,更有利於兩個走時系統的同步化。

至於腕表的共振原理相當複雜,簡單講就是靠共振的相互調和以及制衡,來使機芯兩個擺輪的動作達到完全一致的效果。即使受到外來影響,其中一個甚至兩個擺輪的動作都出現誤差,最終都會因共振而逐漸變回同步運作。而為了令左右兩個擒縱系統的運作更一致,腕表特別改為只設一個發條鼓,利用差速器來平衡分配動力予兩個擒縱系統之餘,再在中間各加設一個一秒為單位的constant force恆動裝置,進一步確保兩者每一秒的動力傳遞,無論在上滿鍊還是快沒鍊的狀態下都是相同不變的。

全新Chronometre a Resonance有鉑金和紅金兩款,直徑一如品牌傳統備有42或40mm選擇,表帶則有皮帶或鏈帶之選,售價待定。其實單純以文字說明講不了太多,想更瞭解這款表的結構、操作以及共振原理,睇片會更一清二楚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